清除環氧AB水晶膠氣泡的方法主要包括:真空脫泡法、靜置消泡法、加熱降粘法、分層澆注法、表面熱風/火焰處理法、針頭刺破法、使用消泡劑(慎用)以及優化攪拌與點膠工藝。其中,真空脫泡是最徹底、最專業的除泡方式,適用于工業級和高精度DIY制作;靜置+熱風處理則適合家庭或小規模手工操作。
氣泡是環氧水晶膠制作中最常見、最影響成品美觀的問題。若不及時清除,固化后將形成永久性瑕疵,降低透明度與價值。本文將系統介紹8種實用有效的除泡方法,涵蓋操作步驟、適用場景、注意事項及專業技巧,幫助您輕松實現“無泡如鏡”的完美效果。
一、真空脫泡法(最推薦|工業級首選)
原理:
利用真空負壓環境,使膠體內氣泡體積膨脹并加速上浮破裂。
適用場景:
高精度工藝品、標牌、電子封裝
大批量生產或對透明度要求極高的項目
粘度較高的環氧膠(>3000 mPa·s)
操作步驟:
將混合好的AB膠倒入脫泡專用容器(留出2/3空間防溢出)。
放入真空脫泡機,蓋好密封蓋。
啟動抽真空,壓力降至 -0.08 ~ -0.1 MPa。
維持3~5分鐘,觀察氣泡大量上升并破裂。
緩慢泄壓,取出膠體,立即點膠。
? 優勢:除泡率>95%,效率高,適合批量。 ?? 注意:膠體可能膨脹溢出,容器需預留空間;泄壓過快易產生新氣泡。
二、靜置消泡法(基礎必備|適合所有場景)
原理:
依靠重力讓氣泡自然上浮至表面破裂。
適用場景:
小批量手工制作
低粘度膠水(<2000 mPa·s)
無真空設備時的基礎處理
操作步驟:
AB膠混合攪拌后,立即倒入干凈容器。
靜置 5~15分鐘(視粘度調整)。
用牙簽或針頭輕輕挑破表面殘留大氣泡。
再靜置2~3分鐘,確認無新氣泡產生后點膠。
? 優勢:零成本,操作簡單。 ?? 注意:高粘度膠或環境溫度低時效果差;靜置過久可能導致膠體初凝,影響流動性。
三、加熱降粘法(輔助手段|提升脫泡效率)
原理:
適當加熱降低膠體粘度,加速氣泡上浮。
適用場景:
冬季低溫環境(<20℃)
高粘度膠水
配合真空或靜置法使用
操作步驟:
將A膠(樹脂)在 40~50℃水浴 中預熱10分鐘(B膠不可加熱)。
按比例混合攪拌(此時膠體溫度約30~35℃)。
立即進行真空脫泡或靜置消泡。
點膠后按正常工藝固化。
? 優勢:顯著提升氣泡排出速度。 ?? 注意:溫度過高(>60℃)會加速固化,縮短操作時間;B膠禁止加熱。
四、分層澆注法(厚膠層必備|防止深層氣泡)
原理:
分次澆注,每次厚度≤3mm,避免氣泡被困在膠層中部。
適用場景:
制作厚層水晶桌面、藝術畫、地板膠
一次性澆注厚度>5mm的項目
操作步驟:
第一層澆注2~3mm,靜置或真空脫泡后點膠。
待表干(觸指不粘,約1~2小時)后澆注第二層。
重復至達到目標厚度。
最后一層可配合熱風處理表面氣泡。
? 優勢:有效避免“夾心氣泡”,提升成品良率。 ?? 注意:層間需清潔無塵,否則易產生分層或雜質。
五、表面熱風/火焰處理法(快速補救|適合表層小泡)
原理:
利用熱能使膠體表面微熔,氣泡受熱膨脹破裂并自動流平。
適用場景:
點膠后、固化前的表面小氣泡
無專業設備時的應急處理
手工DIY愛好者常用技巧
操作步驟:
點膠完成后5~10分鐘內(膠體未凝膠)。
用熱風槍低溫檔(或酒精燈)距表面15~20cm勻速掃過。
觀察氣泡迅速收縮消失,表面恢復平整。
避免長時間加熱導致膠體發黃或起皺。
? 優勢:操作簡單,見效快。 ?? 注意:距離過近或溫度過高會燒焦膠面;僅適用于表層氣泡。
六、針頭刺破法(精準處理|適合局部大氣泡)
原理:
用細針物理刺破氣泡,釋放氣體后膠體自動流平。
適用場景:
局部孤立大氣泡(直徑>2mm)
熱風處理無效的頑固氣泡
模具邊緣或角落的氣泡
操作步驟:
用無菌針頭或牙簽尖端,垂直刺入氣泡中心。
輕輕攪動1~2秒,讓氣體完全釋放。
用刮刀或熱風輔助流平表面。
若凹陷明顯,可補少量膠水后熱風撫平。
? 優勢:精準高效,不影響周邊區域。 ?? 注意:操作需輕柔,避免劃傷基材;僅適用于未固化膠體。
七、使用消泡劑(專業配方|慎用)
原理:
添加微量有機硅或非硅消泡劑,降低表面張力,抑制氣泡生成。
適用場景:
工業批量生產
配方型膠水(由廠家預混)
高速攪拌或自動化點膠工藝
操作步驟:
選擇與環氧體系相容的消泡劑(如BYK-057、TEGO Foamex 810)。
按膠水總量的 0.1%~0.5% 添加至A膠中,預先分散均勻。
再與B膠混合攪拌。
后續按常規工藝操作。
? 優勢:從源頭抑制氣泡,適合自動化產線。 ?? 注意:過量使用會導致縮孔、魚眼或透明度下降;非專業人士不建議自行添加。
八、優化攪拌與點膠工藝(預防為主|根本解決)
1. 攪拌優化:
使用低速電動攪拌器(300~600 rpm),避免手動劇烈攪動。
攪拌時間3~5分鐘即可,過長易帶入空氣。
容器選用寬口杯,攪拌棒沿壁緩慢畫圈。
2. 點膠優化:
使用帶針頭的點膠瓶,控制出膠速度。
點膠高度距基材≤5mm,避免“高空墜膠”帶入空氣。
采用“蛇形”或“螺旋”路徑點膠,減少膠體沖擊產生氣泡。
九、已固化氣泡的補救方法
若氣泡在固化后才發現,可嘗試以下方法:
打磨+補膠法:
用600~2000目砂紙打磨氣泡區域至平整。
清潔后點涂少量同型號水晶膠。
熱風處理流平,二次固化。
鉆孔填充法(僅限厚膠層):
用微型鉆頭鉆除氣泡。
注入新膠,真空或熱風輔助流平。
固化后整體拋光。
?? 注意:補救效果有限,可能留有痕跡,建議以預防為主。